利记-歐洲籃球聯賽冠軍席卷歐洲各國

admin 2 2025-10-05 02:15:42

  

  舒鸿(1894—1964),浙江慈溪人。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旧译春田大学)体育系,复攻读卫生学,获硕士学位。1936年曾在第十一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任裁判员。而这也是第一位中国人作为奥运会主裁判歐洲籃球聯賽冠軍席卷歐洲各國的光荣时刻!

  1919年,舒鸿赴美国勤工俭学,在美国春田学院攻读体育专业。1923年至1925年,歐洲籃球聯賽冠軍席卷歐洲各國他又在克拉克大学攻读卫生学硕士学位。

  1925年,舒鸿回到中国上海。为培养中国裁判,他参与创建歐洲籃球聯賽冠軍席卷歐洲各國了中国第一个裁判员组织——“中华运动裁判会”。1927年至1928年,他担任会长。

1934年,舒鸿赴国立浙江大学担任体育主任

  1936年歐洲籃球聯賽冠軍席卷歐洲各國的柏林奥运会,篮球项目第一次成为奥运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最后,美国队和加拿大队闯入决赛。由谁来执法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呢?尽管有很多国家的裁判报名,但国际篮联犹豫不决。

  大家公认美国的裁判水平最高,但为了避嫌,肯定不能使用美国裁判。至于来自欧洲的裁判,很多人也摇头了——理由是当时篮球项目传入欧洲的时间不长,欧洲裁判恐怕难负重任。选来选去,篮联官员注意到舒鸿的名字。这个人是中国队的助理教练,在奥运会预赛时,也执法过几场比赛,表现得还不错,就用他吧!

  听说由中国裁判执法决赛,美国队和加拿大队的队员顿时炸开了锅。有的队员断定:“从中国篮球队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舒鸿肯定吹不好。”有的队员甚至讽刺说:“怎么能让‘东亚病夫’来当我们的裁判!”总之,队员们不欢迎中国裁判。

  

  两队教练却格外信任舒鸿,当时,美国队的助理教练杜平曾是舒鸿留学美国春田学院时的大学同学,他向队员们解释:“我了解舒鸿,还是他当裁判合适。”加拿大队的教练在前几天看过一场舒鸿执法的比赛,他认为:“舒鸿吹得相当公道。”

  正当教练和队员各执一词时,篮球项目创始人奈·史密斯博士应邀来到柏林。国际篮联官员索性把“难题”交给了史密斯博士。

  一看到舒鸿的名字,史密斯博士立即说:“舒鸿是我的学生,我向你们保证,他是最合适的决赛裁判。”既然篮球鼻祖选定舒鸿,反对声自然也就没有了。可是,舒鸿怎么就成了他的学生呢?

  

  “钦点”舒鸿后,奈·史密斯博士又特地找到中国代表团总教练马约翰,请他做最后决定。马约翰不假思索地说:“这是给我们中国人展示的机会,我们当然支持您的决定。”

  在史密斯博士面前,马约翰显得信心十足。可在决赛前夜,他有些忐忑不安了。这毕竟是决赛,容不得半点闪失。于是,他问舒鸿:“你敢不敢去吹比赛?”舒鸿回答:“我非常有信心!”

  1936年8月14日上午,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由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位中国裁判宣布开始。当时,比赛在露天球场举行,观众为3000人左右。为支持舒鸿,中国代表团所有成员赴现场观战。不巧的是,比赛进行时天降大雨,红土球场泥泞不堪,为舒鸿的执法增加了难度,先后打碎了四副近视眼镜。最终,美国队以19比8战胜加拿大队获得冠军。比赛结束后,史密斯博士走下看台,亲切地与舒鸿拥抱。

  

  当时,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大公报》等对这场比赛做了详细报道,虽极力渲染舒鸿“为国争光”,但对舒鸿整场比赛的表现,均语焉不详。仅随团记者冯有真的介绍略为详细,“裁判一职,由我国教练舒鸿担任,舒氏抵德后,经大会篮球委员会聘为裁判员,屡次执法,铁面无私,目光犀利,赏罚分明,极得好评。故决赛一幕,特聘舒氏充任裁判,极为荣誉。”

  回国后,先后任之江大学、东南大学、持志大学及浙江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任浙江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主任。1962年任浙江体育学院院长。1963年任浙江师范学院副院长,兼任浙江省体委副主任。为国际篮球裁判。卒于1964年。

歐洲籃球聯賽冠軍席卷歐洲各國

  注:另据有关资料,舒鸿,祖籍慈溪县庄桥舒家(今属江北庄桥街道葛家村),出生于上海。(1954年,慈溪行政辖区有较大调整。) 不管怎样,也算老慈溪人!

  图文编辑|慈溪三师傅

歐洲籃球聯賽冠軍席卷歐洲各國

  默默竖起大拇指

上一篇:利记平台-江苏苏宁主场大胜上海申花,积分继续保持领跑!
下一篇:利记官网-悬念继续升温,中国足球迷期待下一场比拼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